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关于乳腺癌 都来学习下

又一个女明星因为乳腺癌陨落,天籁般的嗓音,寂寞的歌者,我最欣赏的女歌手——阿桑。耳机里传来空灵的歌声“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我想我不仅仅是失去你。。。。。。”心疼的无以复加。
大家都在发帖纪念这个寂寞的歌者,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有些情感是要埋在心里的,倒是很想与大家分享关于乳腺癌的一些知识,希望大家一起共勉。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卫生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乳腺癌已成为上升幅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年中,上升比例高达96%,仅次于肺癌;目前已步入每年2%~3%的快速增长期,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在卫生部确定的8种癌症筛查工作中,乳腺癌的筛查被作为一个重点。张广超教授表示:在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中开展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教育,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腺癌是西方国家女性癌症中的第一杀手,每8~9名妇女中就有一名 乳腺癌 患者,美国年发病率达130/10万。我国目前发病率虽较西方为低,但近年来增长迅速,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上世纪末的10年,中国城市 乳腺 癌死亡率增加了38.4%,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另一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年轻,30岁开始增加,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比西方妇女早10~15年。美国近10余年来开展了普遍筛查,因此虽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但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急刹车撞出乳腺癌
42岁的陈女士被查出乳腺癌2期,当医院询问过往病史时,陈女士回忆说,自己一年前乘公交车,一个紧急刹车,胸部不小心撞上扶手,当时感觉很痛,还有一块淤青。陈女士也没有在意,几天后就不疼了,一个月左右淤血也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几个月后,陈女士发现在受伤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硬块,后来竟查出是肿瘤。
专家介绍说,乳房外伤可能会导致癌症,这是因为外伤导致血管外伤,而在血管细胞再生的过程中,细胞组织发生变异,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产生。而现代女性在运动或健身的过程中,也可能在不经意中造成乳房外伤,所以在运动中也要注意乳房的保护。

男性乳腺癌更加凶险
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性患者,59岁的许先生四天前刚刚接受了手术治疗。他告诉记者,去年10月底在洗澡时,偶尔摸到自己左乳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硬块,“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往下按时才能感觉得到,”许先生将此事告诉了妻子,略懂医的妻子担心,这种不规则的硬块“不太好”,于是劝许先生尽管去医院查查。许先生在鼓楼医院门诊手术切除了这个包块,病理分析后,结果让一家人大吃一惊,居然是浸润性乳腺癌。许先生说,他从没听说男人也有乳腺癌的。
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王雪晨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尽管1000名乳腺癌患者中,只有一名是男性,但是男性乳腺癌往往更加凶险。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治疗方法单一,而且一般发现时都已经出现了转移,治疗的难度大。男性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现象,发现边界不清的无痛性肿块,乳头向内凹陷,或有分泌物时,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与检查。

高龄未婚性格内向都易惹病
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同时还表明,35岁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比30岁以前首次生育者大大增加,首次生育年龄越大,乳腺癌的发生率就越高。而专家表示,乳腺癌的发病增加,一定程度上也与女性普遍推迟生育年龄有关。
而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承担的压力增大,也是出现乳腺疾病的重要原因,从中医上讲,心理和精神因素都可以影响体内五脏六腑,内分泌系统;脏腑气机的变化是情志发生的基础,若情志过激,超过了五脏六腑系统的调节功能,五脏之间相对平衡的关系被打破,气机紊乱,即而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鼓楼医院普外科王雪晨主任医师说,过来看乳腺疾病的,教师、会计、文秘等职业的女性多,这类人群往往在工作中烦心的事情多,如果再加上性格内向,喜欢生闷气,这样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就很容易找上门来。
专家建议,在30岁以上的女性,适当地补充点维生素AD胶丸,多晒晒太阳,平时在饮食中多增加点豆制品,这些都是预防乳腺疾病简单有效的方法。
及早知道自己感染乳腺癌,一定要识破几个美丽的谎言—
谎言1:我没有家族病史,不需要年年检查。
家族遗传因素是乳腺癌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母亲、姐妹等家庭成员中有患乳腺癌的人,其发病几率比其他人高出四倍。但没有家族病史,并不等于你就不属于高危人群,可以高枕无忧地进入“保险箱”。因为如果你的家人中有得子宫颈癌或其他妇科癌症的,这种基因对你也可能有影响。假如你一向身体比较弱,免疫力低下,乳腺癌也会乘虚而入。有了这些因素,定期检查是万万不能错过的。
谎言2: 我有过哺乳经历,乳腺癌与我无缘。
独身、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哺乳不正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过哺乳经历,并不是保证你能百分百地与乳腺癌绝缘的理由,因为导致乳腺癌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如果你其他致病方面的指数维持在高水准,这个有利因素也敌不过诸多不利因素,或变有利为不利。因之,关乎乳腺的检查,不能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得过且过。
谎言3: 其他乳腺疾病从没来找过我的麻烦,乳腺癌当然也不会亲近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患病也有发展的趋势。以前没得过其他乳腺疾病,不等于你以后也不得,这里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你属于月经初潮在12岁前、乳腺部位曾接受一定量的放射线或X光透视、轻视水果蔬菜、身体较肥胖一族,也不能对自己的乳腺掉以轻心。因为,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过度肥胖、过量饮酒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高。
谎言4:我很年轻,还没到得乳腺癌的年龄。
以前,乳腺癌确实多是45岁以上、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才会得,但最近几年,患病年龄明显提前,由中老年妇女向青年女性扩展,临床已常见20岁左右的病人,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4岁。30岁的齐楣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她正筹划着明年生宝贝,天有不测风云,在最近的体检中被查出乳腺癌中期,这个消息对她和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再不要在健康面前炫耀自己的年龄。乳腺癌多发于中年。沿海地区属高发地区。“从病例上看,乳腺癌患者大多是年龄40—50岁之间的女性,我接触过的患者中,年纪最大的81岁,年龄最小的是21岁。”邹海东博士介绍,尽管乳腺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但在临床和门诊中年轻的病人是比较少见的。
邹博士告诉记者,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女性的一级亲属———母亲、姐妹、姨妈等中有一个人是患乳腺癌者,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性会比常人高出一倍,如果一级亲属中有两人患乳腺癌,其风险性会比常人高出5倍。
同时,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是指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机会高于正常人群的一些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包括乳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绝经晚,行经年数长或长期无排卵;生育头胎的年龄过大、不孕或未曾哺乳;长期使用雌激素药物;一侧乳癌史;既往接受过胸壁放疗等等。
“直至目前,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无定论,像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因素、病毒因素等都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而机体抗癌免疫功能低下,乳房有外伤刺激,有放射线损伤等也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邹博士说,值得一提的是,乳腺癌不仅在年龄和发病人群上呈现一定趋势,也与职业、地域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多年对乳腺癌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外,在同一个国家内,也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的特点。而在同一个地区内,往往文化层次高、收入水平高的人群的发病率更高,这一点也得到了邹海东博士的认定:“一般来说,大中城市的的发病率很高,在上海和武汉,乳腺癌发病已占到女性肿瘤的第一位,烟台所处的沿海地区也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这与沿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以知识分子女性为主的城市白领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邹博士指出,由于这一类职业的女性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生活压力大,加之受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患病率就比较高。此外,由于此类职业女性的预防保健意识比较强,检查的机会和几率较高,所以容易在早期检查中被发现。

不懂自查、不懂科学,“乳腺癌”变得越来越可怕
45岁的孙莉回忆说,乳房疼痛的感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可一向大咧咧的自己没把它当回事,再加上工作和家里的事比较多,就随便吃了点消炎药。前不久,孙莉感觉原来断断续续的疼痛变成剧烈,并持续起来,忍无可忍之下才去了医院,没想到被确诊为乳腺癌,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的孙莉后悔不已。
“乳腺癌是一个治愈率比较高、愈后比较好的肿瘤,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人,经过合理治疗,十年复发率可以控制在10%或者20%以内,乳腺癌早期治愈率高达97%,进展期后治愈率却只有40%左右,因此早期诊断率是影响乳腺癌治疗效果最主要的因素。”采访中,邹博士数次强调乳腺癌的检查和发现一定要做到“早”:“乳腺癌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治疗不科学。”
近几年,乳腺门诊的“热闹”反映出人们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但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仍有待加强。在记者对20余位女性市民的随机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女性从来没有自查乳房的习惯,一位姓孙的女士反问记者:“自己怎么可能查出毛病来呢?”
医生介绍,乳房是人体的浅表器官,自我检查并不难操作,定期进行乳腺的触摸检查是目前公认的和最可行的方法。“自查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看,一个是摸。”邹博士介绍,“看”是指在洗澡后对着镜子看乳房的外型是否有变化、是否对称、是否有肿块、乳头是否有凹陷等等。“摸”是指躺在床上或者站着,用左手摸右侧乳房,用右手摸左侧乳房,检查是否有肿块,是否有乳头出水等变化。
“早期的乳癌多无明显症状,偶尔发现乳房硬结,大部分为无痛性,少数有痛,因而往往使患者丧失警惕,误认为是炎症或经前期的乳房变化而延误诊治,必须引以为戒。乳癌肿块最常见于乳房的外上方即中心部位(约70%),有时可发现单侧性乳头有血性溢液,遇此情况要立即就医,有时乳房肿块不明显,但腋窝处发现有肿物时也应就医,因为腋窝淋巴结是乳癌最早的转移部位。”
需要提醒的是,乳腺癌高危妇女更应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并根据危险性的高低选择预防措施。
在医院体检方面,专家提出了这样一张时间表:没有乳腺癌的女性在39岁以前应该每三年检查一次,40—50岁之间的应每年作一次检查,5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做检查,而且应该每年做X线检查。月经正常的妇女,在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时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由于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生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

大老爷们得了乳腺癌,“女人病”并非女性专利
听到医生嘴里吐出“乳腺癌”三个字时,50岁的李钢无论如何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搞不懂,自己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就能得上个“女人病”呢? “虽然病例不多,但男性乳腺癌患者确实是存在的,我自己就曾经接触过一个,不过可惜的是他在确诊后没有选择手术治疗。”邹博士指出,很多人正是因为存在男性不会患乳腺癌的错误认识,才导致了病情的贻误和救治的困难。
男性罹患乳腺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据了解,大概有20%患乳癌的男性病人其家族中都有亲人患有类似的疾病。尽管遗传因素是男性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更多的诱发因素还是来自于后天,像肝脏严重病变、缺乏活动、肥胖、胸部强辐射等,但专家指出,无论是何种因素,雄性激素缺乏、雌性激素分泌过多的男性相比较而言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专家指出,男性乳房出现一些危险信号时,应尽快进行诊断,比如结块和肿胀感、皮肤凹陷和起皱、乳头内陷、乳头或者乳房皮肤泛红,乳头大小出现异常、乳头溢液。

用良好生活习惯击退乳腺癌,市民不必谈癌色变
27岁的周小娜几年前被确诊为乳腺增生,几年来她一直坚持吃药治疗,每年都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这次,邹博士给她开了这样一张特殊的“处方”: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女性来说,饮酒的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饮酒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很少饮酒者多,每日饮酒1杯或1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这种危险性在绝经前妇女中最为显著。此外,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黄嘌呤可促使乳腺增生,而乳腺增生由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过多摄取这类食物,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专家建议,在饮食上要多吃白菜和豆制品。邹博士介绍,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不要小看这1%的化合物,它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中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蔬菜水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我曾接触过一些女性就诊者,有些身体的不适属于正常状况,但由于乳房对女性的特殊意义,有些人就疑神疑鬼、非常恐慌,总是担心自己得了癌症。”邹海东博士指出,对乳腺癌疾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是一件好事,但绝不要谈癌色变,患者要与医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要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这样也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乳房自查的方法
  ①视诊: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作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
  ②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手可以切除原发肿瘤,放疗可以加强局部治疗的效果,在早期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可以消灭扩散到全身的微小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而晚期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没有一种治疗手段比另一种治疗手段更好,或者说某种治疗手段处于优先地位的做法,目前认为对乳腺癌应该采用综合治疗,也就是说只有合理的运用现有的治疗手段,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